一封來自雪域高原的感謝信!龍泉驛區中醫醫院用使命與擔當詮釋對口支援甘孜縣的“白衣”風彩!
一封來自雪域高原的
感
謝
信
用使命與擔當
詮釋“白衣”風采
LOVE
感/謝/信
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黨委:
貴單位選派的王波、梁葒同志到甘孜對口支援以來,始終保持強烈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默默付出、無私奉獻,推動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王波、梁葒同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口支援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牢記初心使命、扎根雪域高原、克服困難挑戰、傾情傾智奉獻, 圍繞甘孜州委“堅持一條主線,打造兩區三地,培育四大動能, 實施五大戰略”總體工作格局,發揮自身優勢,貢獻聰明才智, 強化幫扶舉措,搭建協作平臺,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和毫不松懈的狀態,為助推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此,向貴單位選派王波、梁葒同志到甘孜對口支援表示感激,向王波、梁葒同志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做出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謝!
中共甘孜州委組織部
送服務
將新技術帶去“親戚家”
完成臨床帶教麻醉逾600例,其中小兒麻醉約130例,高齡患者 80余例,包含插管及不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方式,寬齡覆蓋及全麻醉方式,極大減少患者外轉數量;開展新技術“超聲引導下髂筋膜”“超聲引導下收肌管阻滯”2項;完成科內業務培訓13次,參加科室疑難患者討論、會診共20余次;參加醫療巡診、“健康敲門”等送醫送藥下鄉活動12次,義診近500人次……這是王波醫生在派駐甘孜縣中藏醫院一年間所開展的工作及數據。
送
服
務
“傳幫帶”
把優質服務送給“徒弟們”
短短的一年時間,到底能給“親戚”醫院帶去什么呢?梁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對整個甘孜縣人民醫院護理部護理進行核心制度、創建新技術新項目、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等方面的規范化指導和培訓;幫助護理部及各臨床護理單元進行二甲復評審資料準備工作;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核心制度落實、護理文書書寫、實習生及帶教老師培訓、護理前景及職業規劃等培訓;每季度參與全院護理人員技能操作考核與指導,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一年來,醫院護理水平得到了飛速提升。
在甘孜縣護理部,梁葒收了5個“徒弟”。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在她的指導和幫助下,已經有3個“徒弟”通過了職稱考試,還有2個也即將通過職稱考試。
“沒有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我不可能這么快獲得高級職稱。她給我們的指導和幫助是全方位的。”感染科護士長扎西拉姆無不感激地說道,梁老師這一年來所留下的護理經驗,是醫院的財富,都將推動醫院護理事業快速發展,他們會把這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傳承和發展下去。
宋智金,中藏醫院的一名助理醫師,以前沒有接觸過麻醉,而且在整個中藏醫院,麻醉也是尚未單獨開展的項目。自從王波來到醫院后,自然成了宋智金的“師傅”,獨立開展麻醉填補了整個醫院的空白。
傳
幫
帶
送義診
把健康帶給甘孜人民
“我認識王醫生,我還認識梁護士,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來這里給我們開展義診活動,他們還讓我定期到醫院做檢查,我的風濕病經過診療,現在好多了。”扎西大叔感激地說道。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許多當地的群眾和王波、梁葒都成為了要好的朋友。“王醫生和梁護士雖然已經回到了原來的醫院,但是他們的恩情我們不會忘記,希望他們有空的時候還來甘孜,我們用最好的禮物招待他們。”扎西大叔如實說道。
送
義
診
一年時間不長但也不短
像王波、梁葒一樣來自醫療戰線的
醫護人員還有很多
他們不只是給甘孜的醫院
帶去了新技術
更是給甘孜人民帶去了
健康和希望的火種
隨著王波、梁葒
一批援甘醫療隊回到龍泉
另外一批“王波、梁葒們”
已經踏上援甘的新征程
正是他們大無畏的精神
為甘孜人民送去健康的同時
也抒寫著“龍甘”人民濃濃的情誼
供稿:李汝余
編輯:劉羅娜
校對:陽小姣
審核:業務分管領導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