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衛”您】不開顱也能“排雷”?我院成功開展多例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顱內動脈瘤
介入栓塞術
學科技術
近日
我院神經外科成功實施
多例顱內多發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術后患者恢復均良好
病例分享
病例之一:
患者為老年女性,因突發頭痛急送我院急診科,行頭顱CT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
神經外科會診后,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最終經CT血管造影檢查(CTA),確診患者為右側后交通動脈瘤。
CTA影像
我院神經外科醫生團隊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后,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家屬選擇創傷更小的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此次手術,神經外科、麻醉科及介入治療中心多科溝通協調后,由程美雄(省醫院專家)及劉萬聰副主任醫師、張小寶副主任醫師、陳富強住院醫師在全麻下緊急行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術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健康科普
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危害
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死亡風險極高,約有1/3病人在第一次破裂時就瀕臨死亡,此類型病人應就近急診手術處理動脈瘤,不宜劇烈移動及拖延,否則顱內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病人死亡風險劇增。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年發病率為(1-27)/10萬,占所有腦卒中的 5%~10%。顱內動脈瘤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病因(85%),其他病因包括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血管炎等,部分患者原因不明。
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治療
目前顱內動脈瘤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主要的手術方式有以下幾種:
1.開顱顱內動脈瘤夾閉術
2.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因目前材料的不斷優化、改進,該手術方式相比傳統的開顱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具有創傷小、手術快、術后恢復快、手術安全有效,患者及家屬接受度高,已逐漸成為處理顱內動脈瘤主要的手術方式。
我院神經外科常規開展
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術(DSA)
能進一步篩查常見
腦血管相關疾病
(如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等)
針對需進一步處理的
腦血管疾病
可開展開顱手術及微創介入手術
如有需要
請到我院神經外科門診咨詢
神經外科
我院神經外科為四川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專科聯盟成員單位,科室醫護團隊業務素質過硬,能開展多項神經外科治療,能滿足各類病員的需求。
科室診療特色:
1. 腦血管疾病手術及介入治療(包括腦動脈瘤夾閉、腦血管畸形切除、各種原因所致腦出血的血腫清除術等)。
2. 顱腦損傷的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包括外傷性硬膜外、硬膜下血腫及腦內血腫清除術、去大骨瓣減壓術、腦脊液漏修補術、腦積水分流術、顱骨修補術等)。
END
供稿:劉萬聰
編輯:劉羅娜
校對:韓冬江
審核:業務分管領導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