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衛”您】天寒地凍,警惕低溫燙傷!專業“療傷”團隊,為您撫平傷口~
— 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 —
低溫燙傷
健康科普
冬季天氣嚴寒
你是不是經常手腳冰涼
瑟瑟發抖?
特別是老年人
是不是又用上了熱水袋
暖寶寶、電熱毯…
但是你知道嗎?
長時間使用這類“取暖神器”
很有可能會“慢火燉肉”
造成低溫燙傷!
接下來
我們一起來了解低溫燙傷
到底是“何方神圣”?
什么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接觸44-50℃的物體超過30分鐘,造成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漸進性損害。
初期表面看起來只是一個小水泡,但其實可能已傷及皮下組織,甚至肌肉、神經、血管。此時若仍未脫離致熱源,熱能就會進一步損傷真皮深層甚至皮下組織,皮膚痛覺變為遲鈍,甚至消失,部分水泡潰破后局部結黑痂,經久不愈。
哪些人群容易低溫燙傷
患有糖尿病、脈管炎、中風后遺癥等老年患者都屬于高危人群。此外,麻醉術后患者、醉酒、過度熟睡者以及老人、嬰幼兒都易發生低溫燙傷。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1
勿長時間直接接觸取暖設備,保持安全距離。例如使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睡覺時關閉電源。
2
使用熱水袋,水不可灌太滿,裝至70%左右即可,水溫不宜過高,低于50度為宜,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3
使用暖寶寶,嚴禁直接貼在皮膚上,也不要長時間貼在同一部位,尤其是人體大腿內側和肚皮等皮膚較為稚嫩的地方,避免因局部熱量無法及時散出而燙傷皮膚。
4
正確泡腳,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腳,對于部分人群來說泡腳之弊遠大于利。比如足部有皮膚病或破潰患者,嚴重心腦血管病及腫瘤患者,靜脈曲張、靜脈血栓、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嚴重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嚴重貧血,體虛之人。泡腳時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泡腳后額頭和后背微微有點出汗就可以。泡腳時不要看電視、刷手機,否則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導致低溫燙傷。
5
進行拔罐和艾灸時一定要注意對皮膚的保護,拔罐罐口溫度不宜過高,艾灸時長要控制。
如何正確處理低溫燙傷
應該做
1.沖--冷水沖洗傷口,至少20-30分鐘;
2.脫--小心地脫去衣物或是用剪刀剪開衣物;
3.泡--再次將燙傷部位浸泡到涼水中;
4.蓋--無菌紗布或清潔的棉物品覆蓋到燙傷處;
5.送--及時送往醫院進行專業治療。
溫馨提示:
低溫燙傷后,在飲食方面應禁辛辣,戒油膩肥甘厚味之品,羊肉、海鮮等食物盡量少吃,以免對傷口造成刺激,減緩愈合。吸煙飲酒患者,低溫燙傷后的一段時期內,應戒煙戒酒。
不要做
發生燙傷時,千萬不要聽信偏方!!去涂醬油、抹牙膏等,這樣易造成傷處污染,不利于后續的清創治療!
建議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我院傷口造口門診采用
國際先進的濕性愈合治療方法
結合中醫藥外治特色技術
為廣大傷口患者提供專業的服務
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
傷口造口門診服務項目
1. 急性傷口:外傷傷口、外科手術傷口換藥與拆線、皮膚擦傷、小面積燙傷、切口脂肪液化等。
2. 慢性傷口:壓力性損傷(壓瘡)、下肢靜脈潰瘍、術后難愈性傷口等。
3. 造口處理:泌尿及腸造口的護理、造口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指導、造口用品的選擇與維護等。
4. 大小便失禁及相關皮膚問題的護理。
就診地點:龍泉中醫院青臺山路222號門診二樓A201
坐診信息敬請關注“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微信公眾號
END
供稿:官慶敏
校對:劉羅娜
審核:張成勇、鄧 偉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