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龍中醫的故事”作品選登】建設路68號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16 13:04
本文來源: 老年病科



2002年夏天,因工作調動,我帶著小孩隨家人,來到離洛帶僅12余公里的龍泉驛,每天往返于建設路68號,對,這就是我工作、學習、成長的地方——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在這里,有著像三月桃花一樣美麗的故事,像藍天一樣偉大的夢想,也有如瓦灰色冬天的躊躇與憂郁。記得那年夏天天氣特別熱,看著公路旁高高電線桿子上滿布著牛皮廣告,一早上班,人少汽車少,沒有紅綠燈,我大步向前穿過公路進入了中醫院,初來乍到,陌生的環境讓我有點緊張與焦慮。幸得一幫親切的老師與護士姐妹們,嚴肅活潑的熊護士長,熱情大方的王護士,李護士,讓我緊張的心情逐漸舒緩。還有已退休的楊老師,以及不在一個崗位的老師們,我的心里總為他們留著一個位置,想起他們眼里有淚花,臉上有微笑,腦海里有畫面……主任和護士長說,小王你剛來科室,要盡快熟悉科室環境,熟悉你的崗位,成為內科的主人哦!你是內科大夫,我們科室目前是內兒科都要收治,而且要管理新生兒,還有危重病房(現重癥監護室前身),任務重。我了解到當時醫院僅有骨外內婦住院科室,還有一些門診科室。我們科室有35張床左右,我很害怕收新生兒,護士長也看出了我的畏難情緒,在主任及上級醫生的指導與幫助下,我的工作逐漸熟悉而順暢起來,和同事們關系越發融洽,我喜歡上了我的科室,也愛上了我的工作,雖然我們常常加班,雖然我們還在用鋼筆打墨水寫病歷,冬天用廢棄輸液瓶裝熱水暖手,夏天被小風扇把病歷吹落滿地……休息時關起門來玩會紙牌,吃點小串,年終弄點節目在醫院臨時搭建的停車壩舞臺揮灑一下青春,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平凡而真實,這就是“老內科”精神,一群工作中認真踏實互幫互助,工作外天南海北胡謅的團隊。記得2003夏天,科室收治了2例霍亂病人,病人病情危重,我是他們的主管醫生,醫院領導乃至衛生局非常重視這個事情,并請來華西醫院的專家會診與指導工作,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我和幾個護士老師一起專門負責管理這個病人,那半月的時間,吃住全在醫院,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終于讓病人轉危為安,平安出院。那時候沒有錦旗,也沒有照片,但一句謝謝足以讓疲憊的身心釋然,醫者的價值足以體現。
斗轉星移,春去秋來,20多年過去了,龍泉驛區變化也日新月異,汽車城,田園城,宜居城美名享譽西南大地。中醫院也經歷了她的騰飛與巨變,在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院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經歷了二甲的起跳,三甲的騰空而起,中醫院正朝著詩和遠方邁進,龍中醫人不忘初心,有夢想有抱負,也有擔當。我們不怕苦,對標建設找差距,我們不怕累,有“5+2、白加黑”的斗志昂揚;醫聯體合作也為我們搭起了綠色橋梁,普惠百姓,造福一方。醫院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與開展,新人才新科室的充實與發展。中醫院逐漸壯大與堅實。
三年疫情,有困難與焦慮,無奈與難過,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疫”過天晴,繁華與共,這段歷史刻骨銘心,值得銘記。我也成了內科主任,迎來一批批年輕的醫生與護理老師,與他們同甘苦共成長。2013年中醫院成立老年病科,我的“娘家”換了名字,科室也成長為成都市重點中醫???,即將也向四川省重點中醫??七~進,看著辦公室門口掛著的匾額,思緒萬千,那些和同事們一起忙碌,一起討論,一起加班的日子浮現眼前,歷歷在目。“老王,你們要搬新家啰”!新醫院立足東部,面向川渝,國內一流哦,你們中醫院越來越牛了哈。老朋友一語讓我仿佛從夢中醒來,我知道那不是夢,那是一段真實的故事,雖然它逐漸遙遠。
韶華舞流年,光陰荏苒,20多年風雨兼程,我用青春,用熱情,用信念書寫我的醫學生涯,也見證醫院的發展與壯大,作為醫院的一名員工,真心地感到自豪!我想每當我輕輕路過建設路68號,那熟悉的燈光一定會在我心里蕩漾開去,溫暖的,幸福的,踏實的......
在新院區搬遷之際,我院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我們向全院職工、離退休人員、所有關心支持醫院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發起征集活動,與醫院相關的故事,讓我們共同述說龍中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共同體會護佑生命的溫度與分量,共同見證龍中醫的使命與擔當!!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