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院內新聞詳細

【中醫特色】想來藥房買酸梅湯?莫慌,這些也可以帶走......

發布時間:2023-09-12 10:30 本文來源: 院辦









想來藥房買酸梅湯?

莫慌,這些也可以帶走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誰能想到初秋早晨

打開手機

全是問咱龍泉中醫院藥房

能不能配“酸梅湯”

答案當然是

沒問題

根本沒問題



酸梅湯
自古以來便是上好的夏日飲品
古籍中記載“土貢梅煎”
是目前有記載最古老的酸梅湯

目前流傳廣泛的酸梅湯
是源自清代的一款宮廷御用飲品
戲稱“士貢梅煎”

因其除熱送涼、安心、祛痰止咳
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
被譽為“清宮異寶御制烏梅湯”
后來傳入民間
逐漸演變為
當下較為經典的“古法酸梅湯”









酸梅湯








【組成】

甘草5g、陳皮10g、大棗30g、烏梅25g、凈山楂30g、黃冰糖適量


【做法】

1.用砂鍋(或不銹鋼鍋,勿用鐵鍋和鋁鍋),加入1000毫升清水(冷),倒入藥材浸泡30分鐘;

2.大火煮開后轉文火,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黃冰糖;

3.文火熬煮40分鐘,自然放涼,冰鎮后口感更佳。


【注意事項】

1. 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菌痢、腸炎初期等人群忌食。

2. 兒童、腸胃功能不好或者胃酸過多的人群不宜飲用過多。




除了“酸梅湯”

老祖宗研究的除暑良飲還有很多

《清明上河圖》里就繪制了

多處宋代市井商區中的“奶茶”

在當時稱之為“飲子”

所以,除了“酸梅湯”

小編還推薦您可帶走以下佳飲









雪泡縮啤飲









【組成】

砂仁15g、烏梅15g、姜草果仁15g、炙甘草15g、葛根10g、炒白扁豆10g ,冰糖適量


【做法】

所有材料處理好后,倒入冷水燒開后小火煮15分鐘,加入冰糖,晾涼后可加入冰塊。


【功效】

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利。









紫蘇飲子








【組成】

紫蘇葉200g、生姜3片、冰糖


【做法】

放入鍋中,加水同煮。待水沸后,可根據口味,放入冰糖,涼后即可飲用。


【功效】

消暑降噪、行氣和胃、解毒、寬胸導滯。


【注意事項】

1. 氣喘、兒童、口舌生瘡人群慎用;

2. 不宜與西瓜、冰淇淋、苦瓜、螃蟹、鴨肉同食。




“秋三月,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酸梅湯”雖好

但立秋后,秋高氣爽

陽氣漸收,陰氣生長

自然界由“生、長”

開始向“收、藏”轉變


養生應當保養體內陰氣

過于清涼的“飲子”已經不再適宜

所以還推薦您考慮










豆蔻熟水









【組成】

豆蔻10g、甘草30g、石菖蒲5g


【做法】

將上述諸料一起切成細片,放入凈瓦壺中,用滾開水澆后服用。如果味濃,可加開水沖淡。


【功效】

預防暑濕、脾胃氣滯、胸悶腹脹等,可治腹痛、嘔吐、霍亂及風寒濕痹等癥,還能堅筋骨、長肌肉,明耳目、補五臟、去口臭氣等。對防治內寒引起的小腹冷痛、下利也有好處。


【注意事項】

陰虛內熱、胃炎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秘結者忌服豆蔻熟水,患糖尿病的人也應忌服。另外,豆蔻雖好,也不可過量服用,過量可助脾熱,傷肺損目。









荔枝膏水








【組成】

烏梅150g、砂仁 15g、肉桂15g、丁香5g、姜汁100g、蜂蜜或黃糖適量


【做法】

放入鍋中,加水同煮。熬至一半,濾去滓,加蜂蜜、生姜汁,再熬再濾去滓,靜置,自然冷卻后開水沖調。


【功效】

生津止渴,去煩。



以上處方均可到

我院治未病中心咨詢購買


中藥的使用通常講究

辨證論治,一人一方

不同體質有不同需求

小編建議先行“望聞問切”后

再決定是否可以服用


同時,我院還推出烹調更為方便的

“茶飲包”供您選擇


生活中,有任何用藥疑惑

歡迎致電我院中藥房

咨詢電話:028-60659161






END





供稿|李  芮、肖  莎、何若宸

校對|劉羅娜

審核|鄧世凱、鄧  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中醫特色】想來藥房買酸梅湯?莫慌,這些也可以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