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院內新聞詳細

【媒體關注】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新院區即將啟用

發布時間:2023-03-16 12:43 本文來源: 宣傳科
(↑點擊專題圖進入專題查閱更多內容↑)


3月15日,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客戶端刊發新聞稿件《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新院區起將啟用》全文如下:


儀器設備組裝調試、標識標牌制作安裝、552名職工陸續搬遷……連日來,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新院區建設的收尾工作。即將分期分批次搬入位于龍泉驛區青臺山路222號的新院址,從此和堅守了整整37載的龍泉驛區建設路68號揮手作別,一頁嶄新的篇章就此翻開。

新院區,新在哪?“換新”的背后,還有哪些內在轉變?作為一家勁頭正足的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公立中醫院,龍泉驛區中醫醫院還能延伸出哪些新的可能性?3月14日,記者走進該院新院區一探究竟。



現代化建設

建筑面積增擴約6倍


寬闊的綠道生機盎然、繁花點綴,這里是青臺山路,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新院區便坐落于其中。因為繁榮、生態、活力,青臺山路曾獲評成都市“最美街道”,新院區選址于此,用心用情——為了給患者更舒適、稱心的就醫感受。

曾經的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因為地處區域的中心,受環境所限,長期存在著停車難、建筑舊、看病擠等問題,讓不少患者心生抱怨。“用兩個字形容:局促。患者多,服務能力卻跟不上。”該院院長白蘭述說,醫院要高質量發展,環境改善迫在眉睫。

一方百姓的健康,決定著這個地區的未來。正是基于此,2019年,龍泉區委區政府啟動實施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并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區委區政府民生工程。隨著新院區投入使用,“局促”的狀況將宣告結束。157畝的新院占地,從外觀來看,已經足夠讓人感到震撼。

“老醫院目前為一院三區,建筑面積全部加在一起約2萬多平方米,而新院區僅一期建筑面積就達到了13.6萬平方米。”白蘭述給記者算了筆賬,對比老院區,新院區整整增擴了約6倍。建筑面積的擴大直接帶來了眾多方面翻天覆地的改變和提升。停車不再難,新院區設置機動停車位940個、非機動停車位近1000個,足以滿足停車需要;看病不再難,編制床位數從原來的400張增至1000張,醫療服務能力大幅度提升。

走進新院區大樓內,寬敞、明亮是第一感受,以清新明快的新中式為設計風格,既實現了功能上的科學緊湊、布局合理,也體現著建筑的和諧之美。“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所現代化的中醫強院,首先從環境上就要做到一流。”白蘭述說道。

白蘭述(左)向記者介紹新院區門診大樓設計


效率大提升

信息化賦能智慧醫療


如何提升患者的問診效率、提升整體的醫療效率、提升醫護人員的服務效率,是一家大型綜合醫院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在新院區,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全面引入了智慧化系統,數字建設推動了醫療服務轉型升級。

在新院區寬敞的走廊行走時,抬頭能看到天花板上有許多軌道。“我們引進了先進的智能軌道物流傳輸系統。”白蘭述介紹,系統由運行軌道、軌道小車、調度系統等組成,共設置54個站點。而軌道物流的作用就是完成藥品、靜脈輸液袋、血液樣品和實驗室樣本、病歷和文件等物品的傳輸。舉個例子,病房里采集的血樣,過去要人工送到檢驗科,而現在通過智能化軌道小車物流系統很快就能送過去。

整個智能化軌道物流傳輸系統不占地面空間,大大減少了醫院地面“人推車運輸”的傳統物品運送方式,也減少了醫院電梯垂直運輸的壓力。“真正做到了‘人物分流’”,優化了醫院內部物流的管理,改善了醫院的就醫環境。白蘭述說道。


新院區門診大樓內


而在感染控制方面,智能化軌道物流傳輸也有著獨特的優勢。“人物分流”后,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醫療物品在流通環節中交叉感染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在流行病暴發期間,更能凸顯出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優點。

除了病區智能化,在新院區,辦公系統、后勤管理也都采用了智能化設備。可以說,整個院區的每一個模塊、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落都被納入信息化管理,形成一張巨大的智能醫療網絡。

品質為核心
處處彰顯人文底色


“醫院門口經常堵車”“從外頭走進來日曬雨淋”……不少醫院門口的交通擁堵問題,曾飽受詬病。但在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新院區,這個問題將得到解決。

患者走進大門就能看到一條風雨長廊,穿過去即到達門診,長廊里還點綴了中醫藥特色文化元素,讓患者就醫更加方便的同時,體現出醫院文化精神。駕車或乘車的患者,可以從另一個門直接到達醫院地下停車場,在地下完成交通轉換,讓地面減少擁堵,而醫院還將開通院內導航,讓患者抵達后能順利找到相應的樓層科室。

此外,為了讓環境更舒適,新院區增添了很多綠化面積,并打造了“百草園”,種植了可觀賞的中藥材,提供給患者及家屬、醫院工作人員更貼心的休憩空間。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該院建設了分布式能源站,這是一種功率可按需定制、小型模塊化、分布于負荷附近的清潔環保供能設施,是一種經濟、高效、可靠的供能形式。投運后,該站通過燃氣發電,采用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能源利用率達到75%以上,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打造清潔環保“綠色醫院”,這也是成都市首家醫院類分布式能源站項目。

在新院區,“品質”“人文”充斥著每一個角落。在白蘭述看來,醫院寄托著患者治愈的期望,應將患者至上的人文理念貫穿醫院診療全過程,讓患者就醫過程更舒心,而智慧、低碳、綠色的就醫環境無疑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來源:川觀新聞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媒體關注】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新院區即將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