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護士節專輯|愿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致敬最美天使,愿你護理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最美天使篇)
發布時間:2022-05-13 15:21
本文來源: 院辦
李麗慶,2003年6月畢業于四川大學護理專業,19年的護士生涯,在工作中,團結同事,嚴于律己,不斷加強學習,扎實理論基礎。把“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對待病人關心、細心、耐心,以自己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為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當病人有需要時,總是會第一時間出現,幫助病人打水、喂藥、送飯,為經濟困難的病人買飯、捐物,當老年病人因腹脹有便但無法自解大便,且灌腸后仍不能,腹部脹痛難忍時,總會毫不猶豫的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幫老人人工摳便。
曾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屬的感謝信,在科室工作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當護士有難度大的靜脈、動脈穿刺時,總是會第一時間出現,幫助并指導護士不斷提高穿刺技術;科室危重病人多存在安全隱患,不管工作再忙每天都會抽時間到病房關心病人,發現安全隱患及時給予處理,在平凡的護理工作中從不曾松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2021年3-8月到四川省人民醫院通過進修學習并熟練掌握了肺功能儀的檢查操作、報告分析,氣管鏡檢查前準備,術中、術后護理,帶動了科室新技術新項目開展。
2020年1月新冠疫情戰打響以來,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投身于抗疫大戰中去。2020年12月,成都郫都區疫情反撲,出現本土確診病例時,主動申請參與對郫都區居民的核酸檢測排查工作。多次積極主動參與核酸采集和醫療保障工作,2021年10月8日,申請加入第十六批支援隊進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陣地,為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始終堅守陣地,與其他醫院支援的老師并肩作戰,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從畢業到現在,算起來這已經是她從事護理工作的第二十二個年頭。在這二十二年里她經歷了非典、5.12地震、新冠肺炎疫情......
非典時期大家對隔離衣的穿脫知識基本為零,她除了承擔發熱門診的日常工作,還要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隔離衣穿脫培訓;5.12地震時,作為唯一留存科室中的一員,她顧不上家中年幼的小孩、年邁的老人,主動帶領科室姐妹日夜值守。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她顧不上病危住院的母親,主動向護理部請戰要求加入抗疫一線隊伍,多次帶隊參加區內外核酸采樣任務。
一直以來,她除了做好口腔科的護理工作外,還承擔著門診護理管理工作。面對新崗位、新挑戰,她不畏困難,認真學習研究制度職責條例,不斷向其他護士長取經,成立了科室護理質量小組,擬定了相關制度和職責。當別人問起她,難道不會累嗎?她總是說:“我是醫務工作者,更是一名黨員,既然組織選擇了我,我就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要竭盡全力做好每一份工作!”
高度的責任感是我們的天職,精湛的技術是我們一生的追求,愿我們以真誠的技術為您帶來一縷溫情!
我是一名普通的臨床內科護士,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著神圣的職責。于2007年12月來到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工作。工作中我腳踏實地、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不論再忙、再累、再臟,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耐心、細致的服務。在護理中始終保持穩定的情緒,以樂觀、和善、友愛的態度影響病人。
由于內科病人多,事情雜,為了更好地護理好病人,科室要求每天7:30上班,十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我從未遲到過。2017年5月醫院新成立內三科,我從老年病科調至內三科從事辦公班,工作特別的繁瑣。收新患者,記賬,處理醫囑,還要在患者出院當天核對患者的住院費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想到新成立科室新同事多,每天更是提前10~20分鐘到醫院,看看同事們有什么幫助和需要。
為了使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更加扎實,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素質。每年參加醫院的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于2011年5月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和“護理技術大練兵”活動中榮獲“護理技術能手”稱號。2012年及2020年評為先進個人。2014年和2017年評為“最滿意護士”,2020年、2021年獲“優秀護士”2021年獲年度操作考核“雙人心肺復蘇”第一名。
人活在世上,總要有人生目標,發展方向。既然把護理作為終身職業,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獻給這莊嚴的選擇。護士職業看似平凡,但要做好卻很難。盡管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只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盡管辛勞的痕跡爬上額頭和眼角,盡管青春在燃燒中消盡,但我們的愛依舊,奉獻依舊!
“5.12”護士節
感謝你們英勇無畏地投向防控一線
用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讓我們一起祝福這些最美天使!
編輯:劉羅娜
審核:賀正瓊、段紅玲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