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院內新聞詳細

專科聯盟助力我院消化道早癌診治

發布時間:2021-11-25 14:00 本文來源: 院辦

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內二科在政府及醫院支持下,于2020年底購進了消化內鏡中的王牌設備日本Olympus公司290系列高清胃腸鏡及放大胃鏡、超聲內鏡等設備,為了更好地提升診治能力,我院內二科正式加入了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四川省消化道早癌標準化診治專科聯盟,與四川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建立了對口幫扶協議,近日我省著名內鏡專家、省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劉曉崗主任蒞臨我院指導工作,后期將不斷有胡曉、肖迅等內鏡大咖蒞臨指導并推動我院消化道早癌標準化防治工作。

此次在劉曉崗主任的指導下對6名患者進行了內鏡精查(即放大內鏡+色素內鏡),對3名患者進行了鏡下治療病例1系74歲老年男性,有心肺基礎疾病,近2年我院胃鏡檢查發現胃竇粘膜病變,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隨訪中病變逐漸進展為中度異型增生,劉曉崗主任對該患者行放大胃鏡精查發現4處可疑早癌病灶,隨進行胃鏡粘膜下剝離術(ESD),術后病理提示一處為灶性粘膜內癌形成,即早癌;其余三處病灶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即早早癌;病例2系我院胃鏡檢查發現胃竇平坦病變,活檢病理提示小灶腺體輕度異型增生,ESD術后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病例3為79歲老年糖尿病、高血壓患者,2月前我院發現結腸息肉活檢提示乙狀結腸灶性腺體中-重度異型增生,高度懷疑息肉癌變,本次完整切除后病理為管狀腺瘤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粘膜內癌形成,即早癌。3名患者術后均無并發癥,并且很快恢復,癌變粘膜及時發現并內鏡下完整切除治愈,只需定期隨訪胃腸鏡。

消化道早期癌癥患者通常無任何癥狀,通過消化內鏡檢查可及時發現并治愈。那么什么樣的人群適合內鏡精查呢?目前認為精查胃鏡的適應癥為:1.患有嚴重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及瘤變)等胃食管癌前狀態或癌前病變者2.來自胃癌、食管癌高發地區人群3.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4.具有胃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HP感染、吸煙、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5.有恐癌心理或強烈要求精查患者。

普通內鏡下早期病變識別難度高、診斷率低,為有效提升早期病變診斷率,我院新購進Olympus290系列高清胃腸鏡,其圖像清晰,同時具有電子染色功能(NBI),可以使病變更加清晰,易于識別,發現可疑病灶再針對性地進行染色、放大,使病變粘膜微血管網結構、微腺管結構等各種組織清晰顯露,從而判斷病變的性質和范圍,結合超聲胃鏡判斷病變的深度可以為患者提供精準治療。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在粘膜切除術(EMR)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內鏡治療技術,主要治療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徑≥2cm)、早癌及粘膜下腫瘤。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內鏡治療不僅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根治效果,同時有效保護患者消化器官完整性從而不影響消化功能及胃腸蠕動,還具有創傷小、花費低、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好等優點,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還可獲得完整的病理標本,利于評估患者預后,可根據患者病變部位、大小、形狀和組織類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既能保證腫瘤的徹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組織及其功能,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療,同時一次也可以進行多部位治療。

“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個患者,幸福一個家庭”,我國消化內鏡專委會建議在40歲時應篩查胃腸鏡!消化道癌癥可防可治,早癌不需開腹手術、無需放化療,行內鏡下ESD術即可治愈,關鍵需要及時發現早期癌癥和癌前病變,早癌和癌前病變的發現依靠于良好的檢查前的準備、高清晰的內鏡設備、一顆耐心細致檢查的初心、一雙善于發現病變的眼睛以及專業過硬的病理醫師團隊,相信在省醫院老師的指導下借助高清晰的內鏡、配合我院精湛的麻醉和病理醫師團隊,我院消化內鏡團隊會不斷努力提高內鏡診治能力,早癌診治路上我們永遠攜手共進!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專科聯盟助力我院消化道早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