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特色】總是困倦乏力一身重?濕氣上身怎么辦?治未病中心助您精準祛濕,讓您渾身清爽!
夏季祛濕
中醫特色
您是否總是
困倦乏力一身重?
身體黏糊油膩、手腳冰
這些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那么
濕氣上身到底該怎么辦?
快來跟著我院治未病科的醫生
學招科學祛濕
濕/氣/如/何/得/來
根據五運六氣的理論,2024年是甲辰年,甲己合化土,因此土運為主。土運太過,意味著土的生化功能過強,可能導致水濕的運化不暢,從而增加了濕氣的產生。在六氣中,丑未配為太陰濕土,辰戌配為太陽寒水。2024年的年支為辰,意味著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這種組合使得濕氣和寒氣相互作用,特別是在下半年,太陰濕土用事,雨水多,氣候潮濕,進一步加重了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有/濕/氣
如果以上幾種癥狀同時出現,那你可能就是濕氣上身啦!
古語曰
“千寒易除,一濕難祛。”
濕性粘滯,不易輕易祛除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
夏季祛濕養生小妙招~
飲食調養
適當運動
夏天運動不易過早,更不宜劇烈,汗多傷陰氣、損津液。建議傍晚涼爽時在公園、庭院散步,慢跑,練太極、瑜伽、游泳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運動量以自覺稍累、微渴為宜。
治未病祛濕舉措
平衡火罐
平衡火罐是我院治未病科特色火罐療法,是在傳統火罐的單一留罐基礎上,融入平衡理論的治療方法,主要聯合運用閃罐、揉罐、推罐、抖罐、留罐等罐法,連續不間斷地向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反饋信息,使機體相應修復到平衡狀態。
刮痧療法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定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在體表反復刮動、摩擦的方法,中醫認為,濕氣容易阻滯經絡,導致氣血不暢。刮痧通過在皮膚上產生刺激,促進微循環,加速氣血的流動,氣血的順暢流動對于濕氣的排除至關重要。
節氣灸法
溫熱可振奮陽氣,濕為陰邪,有陽氣后能化能行能走。對于寒濕較重的患者,艾灸可達到祛濕利濕以及調理氣血的效果,可采取隔姜灸陰陵泉、三陰交、商丘穴、關元、豐隆等穴位,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注意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者禁用。
治未病中心特色茶飲包
烏梅飲
功效:清暑除煩、生津止渴
適用人群:食欲不振、容易上火、需要消暑、易疲勞等人群。
健脾祛濕茶
功效:健脾祛濕、補氣利水
適用人群:脾虛濕盛導致的困倦、乏力、嗜睡等人群。
纖體瘦腰茶
功效:化濁降脂、消食化積
適用人群:痰濕型肥胖、消化不良者中藥調理。
清涼解暑茶
功效:清涼解暑、補氣養陰、化濕利尿
適用人群:暑熱難耐、濕熱體質人群。
中藥調理
夏季祛濕養生
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通過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結合適當的中醫調理方法
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濕氣
保持身體健康
雖然夏季容易出現
“濕”重而影響健康
但每個人體質不同
并非每個人都會為“濕”所困
不同人適用的祛濕舉措
也有所不同
具體請到我院治未病中心
進一步咨詢
028-60659164
治未病中心亞健康門診
醫生介紹
馮 蓓
治未病中心副負責人
主治中醫師 碩士研究生
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從事中西醫臨床10余年,曾于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進修,師從全國名中醫陳學忠教授、邵章祥主任醫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分會健康服務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老年醫學會治未病專委會委員、龍泉驛區治未病質控中心專家。
蔡鑫翼
碩士研究生 中醫師
醫學碩士,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師從四川省名中醫祝朝富教授,主研省部級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4篇。
擅 長:中醫辨證治療體虛、多汗、失眠、更年期綜合征、頸肩腰痛、濕盛、胃脹等亞健康狀態,以及惡性腫瘤及其放化療不良反應的中醫輔助治療。
- END -
供稿:蔡鑫翼
編輯:劉羅娜
校對:馮 蓓
審核:業務分管領導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