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學

您的位置: 首頁 科研教學健康管理詳細

“毒”從口入!食物中毒危害大,你了解嗎?

發布時間:2023-07-11 15:22 本文來源: 院辦

食物中毒那些事兒


隨著氣溫的升高,因為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就診的患者逐漸增多,究其病因,往往是食源性因素導致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食物中毒”。


1
什么是食物中毒?
/ food poisoning


食物中毒是一大類疾病,通俗說就是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中毒型疾病。



這類食物包括被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含有毒素的動植物(毒蕈、河豚等)和含有化學性物質(重金屬、有機磷、亞硝酸鹽等)的食物。




2
食物中毒的原因?
/ food poisoning


1.細菌及其毒素是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食物在制作、貯存、運輸等過程中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常見的細菌有大腸埃希菌、沙門菌等。


2.食用發霉的,也就是被真菌感染的食物,其產生的毒素可能導致中毒。


3.被有些病毒,如諾如病毒等污染的食物或水可以致病。


4.生食含有寄生蟲的肉類可能導致本病的發生。


5.進食本身含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蟾蜍、毒蕈、發芽的土豆、未熟的四季豆等都可能發生中毒。


6.食物中摻雜的重金屬、殘留的農藥如有機磷;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高的腌制肉、泡菜等也可以引起中毒。


變質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傳染源,不潔手、餐具和蠅蟲等是主要傳播途徑。




3
物中毒的癥狀?
/ food poisoning


食物中毒起病較急,常在進食后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癥狀,患者常感覺惡心、想吐,嘔吐物多為吃進去的食物,嘔吐頻繁者可能嘔吐酸性、發苦的混有膽汁的胃液,常有上腹部、中腹或全腹的疼痛,常解黃色稀水樣大便,每日排便次數超過3次,根據病因有時會出現米泔樣、洗肉水樣、膿血便。



除了胃腸道表現,患者常伴隨發熱、頭暈、乏力等全身性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口干、少尿等脫水癥狀,甚至出現血尿、無尿、皮膚發黃等肝腎功能損傷的表現。




4
食物中毒后應該怎么辦?
/ food poisoning


在出現食物中毒癥狀后,需盡快就醫!


就診科室可選擇消化內科、急診科。醫生一般會采集相應癥狀的發病時間、頻率,進食食物種類及儲存、烹飪方式,周圍人發病情況等病史,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常需完善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凝血常規、糞便常規、嘔吐物/大便培養等實驗室檢查及腹部彩超/CT檢查。


根據食物中毒的類型,醫生會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首要措施是通過催吐、洗胃、導瀉清除體內毒物,根據病因,可通過抗感染藥物殺死致病菌,毒物中毒者可選擇相應解毒藥,同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給予補液、營養支持等治療。




5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 food poisoning



1.選購新鮮、符合衛生要求的食材,食品應按照要求進行儲存,冷藏食品應保質、保鮮,不吃變質、腐爛的食品,隔餐剩菜應充分加熱。


2.外出就餐應選擇有衛生許可證的、衛生條件好、信譽度高的餐飲單位。


3.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烹調時要生熟分開。


4.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不吃毒蘑菇、河豚、未熟的四季豆、發芽土豆、霉變甘蔗等。


5.不吃被有害化學物質污染的食物,新鮮瓜果進食前應充分洗凈。


6.講究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保持廚房、餐具清潔,勤洗手。




供稿張   瑤
校對:劉羅娜
審核:周影、李俊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毒”從口入!食物中毒危害大,你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