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學

您的位置: 首頁 科研教學健康管理詳細

【科普天地】絕!“躺平”也能瘦!穴位埋線不僅僅是減肥的“專利”!

發布時間:2022-08-22 09:18 本文來源: 院辦










一、什么是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是在中醫針灸理論指導下,將可吸收性外科縫線置入穴位內,利用線對穴位產生的持續性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1]



二、穴位埋線主要器具


埋線針及埋線專用線。


目前常用埋線常用線有以下幾種:

羊腸線:為羊的小腸粘膜下層制成,可被吸收。鉻制羊腸線曾作為埋線材料被廣泛使用,但是組織反應大,埋線處 容易出現紅腫、疼痛、膚溫升高、局部組織壞死形成腔道等不良反應,故較少使用。

化學合成可吸收縫合線:聚乙丙交酯(PGLA)、聚乙醇酸(PGA)及聚對二氧環己酮(PPDO)。

膠原蛋白可吸收縫合線:膠原蛋白占93%,彈力蛋白占3%,脂肪占4%,為天然成型材料,采用生物原理制成,生產過程中無任何額外的化學成分摻入【2】



三、穴位埋線的機理【3】


1 穴位埋線療法的中醫作用機制研究

1.1 留針及埋針效應

“留針”,即將針刺入穴位,得氣行補瀉之法后,將針留置穴內一定時間以增強和延長針刺效應的一種手法,是鞏固提高針刺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陳利國等【4】發現,在臨床上為使患者針感增強,大部分是通過留針而實現的,留針法可體現針法中的“靜中有動,動靜互涵”,留針還能起到“候氣、 催氣、氣至病所”的作用。療效可達到2周甚至更長時間,故尤其適用于慢性及頑固性疾病。


1.2 協調陰陽及平衡臟腑

中醫理論認為臟腑陰陽失衡是引發病邪侵襲人體的關鍵,有“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之說,埋線療法對這種失調狀態具有因勢利導及雙向調節作用。尹芳秋等【5】提出埋線療法可以對機體進行雙向良性調節,此法可以對失衡的臟腑陰陽起到調節、整復、平衡的作用。


1.3 通經活絡及平調氣血

“埋線”療法尋根溯源,對疾患采取辨證循經或痛點 取穴之法,打通閉阻經絡(瘀滯點),調整失衡氣血,療效顯著。


1.4 補虛瀉實及扶正祛邪

病癥有虛實,埋線療法根據辨證來選取不同的刺激量進行調節,《中藏經》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病情表現虛弱者治則為“實之”“補之”;病情表現旺盛者以“除 之”“瀉(泄)之”為宜。埋線療法前期通過埋線針及羊腸線吸收過程中產生較強的刺激,引發刺血效應、針刺效應和類穴位封閉效應,這些效應信息可以強烈抑制、干擾,甚至排除替代實邪造成的病理信息,均歸屬于“瀉”之范疇。埋線療法的后期則是組織損傷效應、留針及埋針效應、組織療法效應。


2 穴位埋線療法的西醫作用機制研究

2.1 恢復神經功能,調控神經反射

埋線療法通過植入后產生的持續良性刺激及神經遞質影響,對神經系統起到糾正紊亂【6】和復健作用。


2.2 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局部循環

埋線療法可以通過調控細胞代謝增強免疫功能【7】,改善受損部位循環,加速疾病痊愈。


2.3 抑制炎性因子釋放,減少細胞凋亡

埋線療法可以有效控制炎性細胞因子及凋亡細胞的釋放,減少疾病誘發因素【8】


2.4 調節細胞因子,改善機體代謝

埋線療法通過調節信使分子和促進代謝治療內分泌疾病【9】



四、治療范圍


1. 內科疾病:

穴位埋線療法最早應用于內科方面的慢性病和頑固性疾病,尤以治療胃脘痛療效顯著。還可治療癇證、哮喘、腹痛、面癱、便秘、郁證、眩暈、面痛、頭痛、中風、中風后遺癥、脅痛、淋證、泄瀉、胸痹、不寐、虛勞、咳嗽、消渴等。

肥胖病也是近幾年使用頻次較多的疾病,尤其治療單純性肥胖效果均較滿意。


2. 外科疾病:

腰腿痛、骨痹、頸痹、乳癖、肘勞、露肩風、痔瘡、筋痹、肌痹等。


3. 皮膚科疾病:

牛皮癬、粉刺、成癮證、肝斑、蛇串瘡等。


4. 五官科疾病:

重瞼術、鼻淵、喉痹、視力障礙等。


5. 婦科 月經不調、行經腹痛、陰癢、絕經期前后諸證、卵巢早衰等。


6. 兒科

小兒遺尿、五遲五軟、身材矮小等。



五、穴位埋線禁忌


1. 禁止在皮膚有感染、破損、潰瘍處針灸埋線,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2. 凡患有嚴重皮膚病、嚴重糖尿病及因各種疾病所引起皮膚和皮下組織吸收、修復功能低下者均不宜使用穴位埋線療法;

3. 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穴位埋線;

4. 患者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饑餓時慎用穴位埋線;

5. 女性月經期慎用穴位埋線;

6. 孕婦禁止在腹部、腰骶部及合谷、三陰交等穴位處埋線;

7. 7歲以下兒童慎用或禁用穴位埋線。



六、穴位埋線注意事項


1.埋線后24小時內不沾水,72小時不能長時間泡水,如游泳、泡澡等;

2.術后禁食魚蝦、海鮮、羊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生蔥、生姜、生蒜、辣椒等辛辣刺激及生冷的食物。

3.埋線后3天內不宜劇烈運動,避免熬夜,飲食、起居規律。




康復醫學科

康復醫學科是成都市級重點中醫專科建設單位,區級醫學重點專科,四川省康復社保定點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科聯盟單位。國家專利6項,主持省市區級科研課題4項。醫務人員28名,中高級職稱10人,碩士研究生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國醫大師學術繼承人1名,成都市名中醫1名,龍泉驛區名中醫1名。


科室共建六大亞專業,以神經康復為基石,著重展開昏迷促醒、腦卒中、脊髓損傷等重癥康復;以肌骨疼痛康復為主干,深度治療頸肩腰腿痛以及骨質疏松癥、骨科術后康復;聯合發展心肺康復、兒童康復、精神康復,主治孤獨癥、發育遲緩、失眠、焦慮、抑郁等疾病。


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大力開展神經肌肉促進技術、IOE、運動療法、認知言語吞咽訓練、感統訓練以及石學敏醒腦開竅法、小針刀、埋線治療、火針等中西醫康復治療技術。擁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儀、沖擊波治療儀、心肺評估訓練系統、肌骨超聲儀、肌電圖儀、高壓氧艙等先進康復設備。


新醫院設置床位100張,康復治療面積3000m2,同時將打造一個獨具康復特色的花園,為患者提供更舒適、更優質的康復服務。


咨詢電話:028-60613390

咨詢地址:龍泉驛區公園路一段90號(龍泉驛區中醫醫院二病區一樓康復醫學科)




擬稿:康歲歲

編輯:劉羅娜

審核:屈浩然段紅玲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科普天地】絕!“躺平”也能瘦!穴位埋線不僅僅是減肥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