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你身邊每10人中就有1個
每年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致殘性疾病。據統計,我國約有1.22億關節炎患者,發病率約為13%,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關節炎,且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常見的關節炎有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類風濕關節炎是由自體免疫引發的關節炎,是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而骨關節炎病是常見的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好發于承重關節和多動關節,如膝、髖和脊柱等,多發生于中老年人。

紅 | 關節炎急性發作會出現關節紅腫。 |
腫 | 這是關節炎常見的癥狀,但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
熱 | 正常情況下關節摸起來應該比其他部位的體溫略低,是因為關節血運特別少,如果關節變熱,那就說明關節出現了炎癥,建議就醫。 |
痛 | 疼痛是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 |
功能活動障礙 | 關節炎發作出現疼痛及炎癥,逐步影響周圍組織,導致關節不能正常活動,長期甚至可使關節功能永久喪失。 |
晨僵 | 關節炎可能會出現晨僵,就是晨起時關節僵硬,需要活動后減輕的現象。 |





值得注意的是,久坐不動人群關節炎的患病率高達10.2%,是健身跑步者的三倍,一方面沒有強壯的肌肉,關節缺乏穩定性,另一方面骨骼也缺乏應力刺激,無法健康代謝,加速關節炎的發展。

有關節炎家族史的人群,有更高發病風險,建議定期體檢。
我院骨傷科徐馳主任提到,關節炎首先應從預防開始,避免不合理的運動方式,掌握關節的日常保健方法。治療骨關節炎,最科學的方法應該是階梯性治療,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的長短,選擇適合的保守或手術治療。
案例——66歲的蒲女士,10多年前因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逐漸出現雙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隨著病情日益加重,雙膝關節疼痛讓她寸步難行,多年的尋醫問藥,讓她生活苦不堪言,2022年9月蒲女士慕名來到我院骨傷科徐馳主任門診就診。
術前雙膝關節退變嚴重,關節間隙基本消失
第一次左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
第二次右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
徐馳主任表示, 關節炎種類繁多,一般人難以準確辨別,如果關節炎發作,忍痛而不治療往往對關節造成更大的破壞,加重關節炎的癥狀,增加致殘的危險,出現關節疼痛和病變時建議早期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骨傷科介紹
(下滑查看更多詳細介紹)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