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犬病日 | 病死率幾乎為100%,關于狂犬病你需要知道的事!



狂犬病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過動物傳播給人的一種嚴重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只有哺乳動物才能傳播狂犬病毒。在我國,犬類是主要的傳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貓。
野生食肉哺乳動物也有傳播風險,狐貍、狼、鼬、獾等,蝙蝠也可傳染狂犬病。牛、羊、豬、馬、兔、鼠等動物咬傷風險低。
病毒通過直接接觸黏膜或破損的皮膚就可能導致感染,咬傷、抓傷最為常見,或發病動物舔舐口腔、肛門或尚未愈合的傷口也可傳染病毒。
潛伏期長短不一,多數在3個月以內,國內報告平均潛伏期66.9日,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咬傷的發病較早)傷口深淺、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等因素有關。其他如擴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
可分為以下3期:
1.前驅期或侵襲期
在興奮狀態出現之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食欲不振、惡心、頭痛、倦怠、周身不適等,酷似“感冒”;繼而出現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并有喉嚨緊縮感。較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癥狀是傷口及其附近感覺異常,有麻、癢、痛及蟻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時刺激神經元所致,持續2~4日。
2.興奮期
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
3.麻痹期
痙攣停止,患者逐漸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的等。
狂犬病的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6日,偶見超過10日者。
不能,狂犬病無有效治療手段,只能預防。鑒于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故應加強預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預防接種對防止發病有肯定價值。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暴露的等級,總共分為三個級別:
1.III級暴露且多處咬傷;
2.傷口深或神經豐富的身體部位被咬傷,如:頭部,頸部,手;
3.具有嚴重免疫缺陷;
4.咬傷動物是狂犬病確認病例或可能病例;
5.被蝙蝠咬傷或抓傷,或者粘膜暴露于蝙蝠。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