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動態 - 骨傷中心

您的位置: 骨傷中心 科室動態詳細

【醫心“衛”您】創傷小、恢復快~微創切口治療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療效好!

發布時間:2024-08-22 16:28 本文來源: 院辦

微創切口治療后交叉韌帶

止點撕脫骨折


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




病例分享



陳某,女,57歲,行走時滑倒受傷,傷后即感全身多處疼痛不適,到我院行X片檢查后提示:左側肩關節脫位、左脛骨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性骨折左側肱骨大結節骨折。急診予以肩關節復位處理后辦理住院。

術前CT提示膝關節脛骨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

關節面不平



術前MRI提示膝關節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
骨髓水腫明顯


經科室討論,一致決定為患者復位固定撕脫骨折塊,恢復后交叉韌帶張力,待愈合后,后交叉韌帶可以繼續發揮功能。
相比較于以往采用膝后部大S型切口,切口大、出血多、時間長、損傷大、不美觀,術后形成瘢痕甚至會對患者屈膝功能有一定影響等問題,骨傷中心副主任許錦濤決定采用目前較有優勢的膝關節后部小切口,盡量規避以上問題,直達骨折部位復位后用空心釘固定。
術中,醫護團隊精細操作,直視下后交叉韌帶止點解剖復位、穩定固定。患者術后功能康復良好,對手術效果十分滿意。

術后X片提示膝關節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

已復位、固定




健康科普


什么是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
后交叉韌帶(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起自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向后外下方走行,止于脛骨髁間棘后部。脛骨止點撕脫骨折是PCL損傷的一種特殊形式,發生機制為膝關節屈曲時直接暴力作用于脛骨,使其向后移動或膝關節發生過伸性損傷[1]



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的危害

后交叉韌帶對維持膝關節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移位的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膝關節加速退變等嚴重后果[2]


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手術有哪些?

目前公認采用手術治療,常用手術方案為關節鏡下復位固定和后路切開復位內固定,且固定方式多種多樣,但最佳手術方案仍有爭議[3]
盡管生物力學研究顯示開放固定和關節鏡下固定結果無明顯差異[4],但關節鏡下復位固定骨折塊需要專門設備,技術學習曲線較長[5];也有研究報道關節鏡術后關節纖維化發生率高于開放手術[3]。因此開放手術仍然受很多術者青睞。但傳統開放手術存在損傷神經血管、軟組織剝離過多等不足[6]。之后逐漸完善、開展了一種膝關節微創安全入路治療脛骨止點撕脫骨折,既可以更好地顯露骨折塊,又可以很好地保護神經血管,臨床療效確切[7]

手術示意圖(C為微創安全手術入路)


微創手術入路治療的優勢

改良膝關節微創安全入路,在膝關節后內方劈開腓腸肌內側頭,利用腓腸肌內側頭的外半部對腘窩處神經血管加以遮擋,起到保護作用,且通過拉開腓腸肌內側頭的外半部,距離骨折處更近,暴露更清晰,可以達到更好的復位內固定效果。
總體來說,改良膝關節微創安全入路治療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操作簡單,臨床療效確切

▲傳統手術切口-微創手術切口


許錦濤主任提到

后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內最強韌的韌帶,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之一,在維持膝關節前后向和旋轉穩定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切開復位固定、關節鏡下復位固定和關節鏡下PCL重建三大類,需根據患者的受傷時間、骨折性質、有無合并傷等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期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的膝關節穩定及功能,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式獲取最好的臨床療效仍需根據術者的手術習慣和熟練程度并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決策。



改良膝關節微創安全入路治療

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

操作簡單

臨床療效確切

既達到治療效果

又不失美觀

實現了“加速康復外科(ERAS)”的

現代醫學理念


我院將堅持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不斷探索、精進醫療技術

竭誠為廣大患者

提供最優質的診療服務





專家介紹



張成勇

骨傷科主任  主任中醫師

現任:成都市中醫骨傷專業醫療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四川省醫學會骨病骨腫瘤專委會 委員;四川省醫學會中西醫結合骨科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中醫運動專委會 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中醫骨傷專委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老年骨科專委會委員;龍泉驛區中醫骨科質控中心執行主任;龍泉驛區中西醫結合骨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龍泉驛區骨科、運動專委會專家組成員。

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7年,曾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華西醫院附一院骨科、核工業416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骨科等進修學習,曾先后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多篇。


擅長:尤其擅長于在骨科:脊柱(腰腿疼痛專科)、關節、創傷(骨盆、四肢創傷)及骨腫瘤方面的診斷、治療。

許錦濤


骨傷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畢業于四川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歷,醫學學士學位。從事骨科專業15年余,曾在成都軍區機關醫院創傷顯微外科中心工作6年,并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訪問學習。目前主要從事四肢創傷的診療工作。


擅長:四肢骨折及手外傷的救治,皮瓣轉移修復各類創面、神經血管肌腱修復、功能重建;踇外翻、膝關節截骨矯形手術治療;肩關節的肩峰撞擊、鈣化性肌腱炎、肩周炎、肩袖撕裂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骨傷科

四川省省級重點中醫專科,技術力量雄厚、技術精湛,現有高、中、初級職稱醫護人員81名,其中醫生31人,護理50人,碩士研究生18人。現有床位200張,目前開放床位150張,分別為骨一科(創傷)50張,骨二科(脊柱)50張,骨三科(關節、運動醫學)50張。


開展了四肢關節創傷、骨盆髖臼骨折、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大面積創面修復、手足部畸形矯正、手功能重建、糖尿病足、手足部損傷、周圍神經血管損傷、人工全髖、半髖、全膝關節置換術、單髁置換術、髖膝關節翻修術、脊柱前后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脊柱微創手術(PKP、PVP、椎間孔鏡)、肩膝踝關節鏡微創術、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四肢矯形術、骨與軟組織腫瘤等手術治療。
同時,骨傷科具有明顯中醫特色優勢,開展了中醫正骨療法,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理療、中藥外敷、自制藥酒溻漬等傳統治療,長期堅持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骨傷科疾病,療效顯著,在區域內處于領先地位。



參考文獻:
1. White EA, Patel DB, Matcuk GR, et al. Cruciate ligament avulsion
fractures: anatomy, biomechanics, injury patterns, and approach to
management. Emerg Radiol, 2013, 20(5): 429-440.
2. Katsman A, Strauss EJ, Campbell KA, et a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vulsion fractures.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18,
11(3): 503-509.
3. Hooper PO, Silko C, Malcolm TL, et al.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ibial avulsion inju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Sports Med, 2018, 46(3): 734-742.
4. Song JG, Nha KW, Lee SW. Open posterior approach versus
arthroscopic suture fixation for displac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vulsion fractures: Systematic review. Knee Surg Relat
Res, 2018, 30(4): 275-283.
5. Joshi S, Bhatia C, Gondane A, et 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vulsion fractures: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Knee Surg Relat Res, 2017, 29(3):
210-216.
6. Khatri K, Sharma V, Lakhotia D, et a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ibial avulsion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the burks and schaffer approach. Malays Orthop J, 2015,
9(2): 2-8.
7.黃崇峻,陳波波,曹年平,等.膝關節微創安全入路治療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療效
分析.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23,37(1):1-5.doi:10.7507/1002-1892.202208101.


-END-


供稿:文  猛

編輯:劉羅娜

校對:許錦濤

審核:業務分管領導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醫心“衛”您】創傷小、恢復快~微創切口治療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療效好!